今年以来,西安、南昌、广州等省会城市已相继出台垃圾分类相关政策,给出了落地时间表。根据住建部发布的《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》,2020年底46个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。
北京、深圳开启“垃圾分类”
5月1日起实施的《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》,根据深圳实际情况,创设了家庭厨余垃圾拆袋投放制度、年花年桔分类回收制度、住宅区楼层撤桶制度,创新了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制度,并设立了垃圾减量日。
《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》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、厨余垃圾、有害垃圾、其他垃圾四大类,同时授权主管部门适时调整生活垃圾分类标准。要求市政府按照谁产生、谁付费和差别化收费的原则,完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,逐步实行分类计价、计量收费。单位或个人未按要求投放生活垃圾且拒不改正的,对个人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,对单位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。
新修订的《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也将于5月1日正式施行。
据悉,5月1日至7月31日,北京市将集中开展为期3个月的生活垃圾分类强化执法专项行动,重点查处生活垃圾混堆混放、收运企业混装混运等行为。
《条例》规定,个人未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,由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进行劝阻;对拒不听从劝阻的,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应当向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报告,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给予书面警告;再次违反规定的,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。对于应当受到处罚的个人,自愿参加生活垃圾分类等社区服务活动的,不予行政处罚。
此外,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行业管理处副处长乔剑平表示,为推动等级景区开展垃圾分类,各景区将对垃圾桶及标识牌进行完善。同时,对垃圾分类、存放、处置不达标景区,在年度复核中要求景区限期整改,整改仍不合格者要降低或取消景区等级资质。
据不完全统计,今年以来已经出台垃圾分类相关政策的城市还包括:西安、南昌、广州、铜陵、咸阳、日照、绍兴、惠州、莆田、东营、聊城等。